我的家乡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由于自幼对书法、金石碑刻等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使我用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关注家乡的历史名胜古迹。其中有著名的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亲自书写的伊川书院碑、有大文豪欧阳修撰文,宋仁宗篆额的范仲淹神道碑。尤其是洛阳净土寺不起眼的两块小碑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此碑足以证明净土寺在唐代应为皇家寺院的地位。
净土寺位于洛阳伊阙南新城县(古代伊川县别名)古城伊河东岸,该寺出土有明代嘉靖十一年的《净土禅寺记》石碑,碑文刻写有:“寺紉oo自天赐延和间 历乎宋沿乎金元。”天赐是北魏道武帝的年号,说明天赐元年即公元404年已有净土寺,据此可推距今已有1619年以上的历史。公元398年拓跋圭定都平城、称帝建元,史称北魏道武帝。公元402年五月北魏兵不血刃的获得河洛地区,领土南扩至淮河以北道。武帝拓跋圭为了感谢上苍把河洛大帝恩赐于北魏遂改年号为天赐,认为是上天所赐百福具祥之意。天赐元年即公元404年新城官府在洛阳南(今伊川县)秦郑、秦楚、周楚古道交汇枢纽位置峦峪沟之阳创建寺院,所建地基及周边土地因质地为洁净白石岩,故名净土寺,暗合佛教为一方净土之意。到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下诏正式迁都洛阳。北魏控制洛阳之后洛阳又逐渐恢复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而事实上是北魏王朝决定迁都洛阳前龙门伊阙当时属于新城(今伊川县)辖区的官员们利用开山修水利工程之机于太和七年(公元483年)便开凿出龙门古阳洞石窟并造出主佛像。古阳洞南壁现存的《孙秋生等二百人造像记》。在其开头刻写:“大伐泰和七年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区”。记录的是太和七年483年新城(今伊川县)官员带领百姓敬造佛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建嵩山少林寺(历史上少林寺分东、西两个少林寺,东边在今天的登封市境内,西少林在今天伊川县吕店镇一带可惜后来毁于战火!据记载西少林规模比东少林还要大很多),并对洛阳净土寺给予修葺。这段文字有力的证明了洛阳净土寺兴建于北魏,到唐代达到鼎盛时期。
洛阳净土寺又名净土道场名列中国历史文物图集河南分册。河南佛教圣迹记载:伊川县的佛寺有净土寺、皇觉寺、龙居寺、石佛寺、慧光寺、复兴寺、斑竹寺、法华寺、圣水寺、佛泉寺、罗汉寺、龙兴寺、佛兴寺、吉祥寺,大觉寺。其中净土寺位列伊川县域寺庙之首。当年的净土寺地位相当显赫,按照唐朝规制有舍利子的寺院应该为皇家寺院,很多活动均与皇家有关。(据本人考证洛阳至少还有奉先寺和大福寺是武则天经常去参加活动的道场,应该也毫无悬念的有舍利子和舍利塔的存在)。玄奘法师少年即在净土寺剃度出家修行多年后到长安。唐太宗李世民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赞扬玄奘: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对三藏法师自幼在净土寺出家又孤身一人到西天取经的精神大加褒扬和赞誉!唐太宗对玄奘法师少年即在净土寺剃度出家的赞誉和肯定使净土寺在历史的典籍中留下光辉的一页!是对净土寺培养出玄奘法师所做出重要贡献的褒扬和赞誉!公元645年2月25日唐玄奘自印度回到长安开始潜心翻译经文十九年,共翻译经论75部1335卷,他撰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世界名著,是研究中亚,西亚以及印度次大陆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世界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影响深远。梁启超称他是千古一人。鲁迅称他为中国的脊梁!
玄奘法师原名陈祎,祖籍洛州缑氏镇陈河村人,其祖父陈康曾担任北齐国子监博士,其父陈惠曾任隋江陵县令。隋文帝开皇二十二年(公元600年)陈惠喜得公子,眉目清秀,脸面端正。崇尚佛教的陈县令将其子抱到佛像前请佛赐名,正巧佛像所披衣袍被风刮起,连连飘摆,被佛衣所盖,于是这个孩子便得名“祎”意为“佛的衣裳”。《旧唐书》记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净土寺)。由于聪惠机智被大理寺卿郑善果破格入选剃度,出家净土寺,取法号“玄奘”意为:“使佛学光大”,正式成为佛门释子,时年虚岁13。时净土寺由隋朝国首大师景法讲涅盘经,隋朝国首大师严法讲摄大乘论,奘励精无息。隋大业八年(612年)陈祎生,玄奘法师于公元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二月逝世(圆寂)于长安玉华寺,享年62岁。)火化后烧出舍利子存于长安,后因战乱辗转存放在今南京灵谷寺佛牙塔。还有一份被郭沫若赠送给印度,供奉在那烂陀寺的玄奘纪念堂中。净土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古今传诵的佛门宝刹,是因为该寺院被开创大唐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称道赞扬的缘故。这里培养出了驰名中外的玄奘法师。玄奘法师少年曾在此剃度出家,自幼在净土寺习佛多年。
净土寺存元代(公元1285年)一块石刻铭文“云山舍利之塔”。铭文曰:菩大元国至元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云山舍利之塔主持门资惠整等 匠人李二建。《金光明经》卷四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因为象征“遗教不灭”佛陀舍利成为佛门传世的圣物。从历史文献资料来看,目前没有发现有权威的记录或者详细考察记载佛祖舍利的历史分布。就目前掌握的国内现有可考证的,有舍利子塔的分别是分布于全国七个地方,而净土寺发现的这个云山舍利之塔碑文应该是第八个。
最出名的是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发现时间为1987年。
北京灵光寺招仙塔的释迦摩尼佛牙舍利是1900年发现。
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的释迦摩尼佛舍利是1981年发现。
镇江甘露寺铁塔的释迦摩尼佛舍利1960年发现。
杭州雷峰塔的释迦摩尼舍利子是2001年发现。
辽阳朝阳北塔释迦摩尼舍利子是1988年发现。
山东汶上宝相寺释迦摩尼佛牙舍利子1994年发现。《大唐西域记》记载有佛舍利。唐玄奘剃度出家的伊川白元峦峪沟净土寺发现“元代云山舍利子塔铭刻石”表明洛阳净土寺曾经有过舍利子和舍利塔的重要物证。舍利子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种有神奇功效的圣物。根据佛教传统舍利子可以祈求平安、增长智慧、解除疾病等功效。因此很多佛教徒会前往寺庙朝拜舍利子这一佛教圣物并向其祈求保佑,除此之外舍利塔还可以作为佛教寺庙的重要装饰之一。在中国传统佛教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舍利塔,是佛教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用来指引方向的标志。传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为了在全世界传播佛教,他把释迦摩尼佛骨舍利子分成了8400份,分别赠送给全世界各地有重要影响力的寺庙,每座舍利塔存放一块佛舍利子。而中国共分得19份,因此全国应该有19座舍利塔,法门寺舍利塔是其中之一。在唐代只有皇家寺庙才能享此殊荣。因此洛阳净土寺这块云山舍利子碑刻意义重大。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对寺庙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文物考古勘探。有唐太宗的加持,玄奘西天取经带回来的佛舍利分一颗供奉给自己“幼怀贞敏,翘心净土”,剃度出家的净土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净土寺古诗有云:座上真文余贝叶,舍利多珠隐木瓜。这句诗文也印证了净土寺有舍利子的事实。综上所述洛阳净土寺可能会成为全国第八个有释迦摩尼佛舍利子的地方。那么它在唐代是皇家寺院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