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闻官方网站,邮箱:514952933@qq.com 
网站首页 >> 名人名企 >> 尧山散怀 张光炎书品小记

尧山散怀 张光炎书品小记

[日期:2024年10月16日]     来源: 市长网-城市新闻在线  作者: 张会涛   阅读量: 23813               [字体: ]

张光炎,一九二九年生,河南伊川县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离休干部。爱读书,以『尧山愚翁』为名在博客上撰写杂文和诗歌,喜爱书法。


尧山散怀


张光炎书品小记

海啸

微信图片_20241016101731.jpg

微信图片_20241016101737.jpg

一个九十五岁高龄的老者,一个在书海中寻宗问意,笔耕不倦,保持旺盛精力并不断挑战自我,将晚年所学所书结集成册,实属难得。作为后学者及晚辈,我试图通过他这九十五张书作来迹察,映射他辽朗的心镜。和他试图在岁月的刻度中,显现出的生命图景和情感奧秘。

张光炎老先生的女儿张冠华是我和剑初军校时的恩师,因此,与他便有了一种特殊的缘分,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亲切地叫他爷爷。爷爷爱好读书和写作,尤其对书法的执着偏爱,似乎变成他『生活流』的核心。长时间来,书写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种自然,舒缓的状态,折射出他清遒,淡泞的书风。正如张光炎的一首自作诗《细碎的幸福》所要表达的一样,他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朴素情感的传递来赋予其『老有所依』的现实意义。他自诩为尧山愚翁,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尧山是张光炎的故乡,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图腾维系着他心灵的向度。

『信美此山高,穹窿远朝市。暑水结苍阴,飞泉落晴翠。』宋人米芾留下的这首《尧山》不知是否就是张光炎的这座尧山,我没有去做进一步的考证。但我想,无论是同一座山还是另外一座山,它们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然而精神的管理,是人生最大的困境之一。对于绝大多数年

事已高的老者,这一话题的托颇令人沮丧。其实,我是不太情愿将张光炎作为一个耄耋老者来与他的同龄者们来进行对比,在我眼里,他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乐观达义,永远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与其他一些老年书法爱好者,或者书写者不同的是,他善于从古人的经典作品中吸收灵感,这种灵感是他创作的动力。从《诗经》开始,这条流淌二千五百多年的诗歌『河流』如此邃美多姿,波澜壮阔,直到唐宋,汇成江海。张光炎老先生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沉浸在这五彩缤纷的诗圓中尽情地耕耘。在这本书法集里,我几乎看不到那些『老年书法』中质化的标配内容,他从诸如李杜,或苏轼、陈与义、辛弃疾们的诗意中采撷珠泽,吸取营养。从书法意义上来说,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这关系到书写的取法维度。法,自然是书法的法度,其中也包含了行文之『法』,即文本的选择。这自然也是区分雅与俗的重要环节。

微信图片_20241016101549.jpg

微信图片_20241016101559.jpg

微信图片_20241016101707.jpg

微信图片_20241016101620.jpg


因此,我反对将他的作品定义为『老年书法』,以某种惯性认知来对他进行考量无疑是不公允的。也就是说,所谓书法的专业性也好,业余性也罢,在他的作品面前统统失效。这是『一个人的心灵史』,一个历经重重命运关隘,最终通过手中的笔和自己达成某种和解,或者说,形成互为关照,对应关系的人格与心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张光炎老先生已形成自己一套相对成熟的书写语言,字里行间浸润着的儒雅之气,安养之气,让人赏心悦目,不忍释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贺张光炎老先生的书法集的出版!我们期待先生的期颐之年,再推出他的书法新作,岂不美哉!

2024年6月20日于京南幽篁轩



(海啸,诗人,《新诗代》创办者,《中国当代诗歌选粹》主编)

(河南编辑部提供稿件 周建初主编 张会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