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洛阳市偃师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偃师区民协主席牛崇姣的组织下,一节洛阳会圣宫砚的解读课在洛阳市偃师区虎头山公园文创馆开讲了。活动现场有对非遗满怀热忱的学者专家,有醉心传统技艺的匠人,还有闻讯而来的市民,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期待这场文化盛宴。
主讲人是洛阳市偃师区民协副主席孟金刚,孟金刚对偃师的古代史学,尤其对洛阳会圣宫砚的文史考证特别卓著,并开发了这一名砚的雕刻,推向市场,推向社会。
孟金刚:“洛阳会圣宫石砚雕刻艺术,源于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会圣宫”而成名,是历史名砚,自古就有“砚以石名、石以砚贵”之说,名砚一说即源于此。商、周时期,洛阳邙山的紫丹石、青碧石已被开采利用,史称“青花紫石”。“苌弘化碧"的历史典故均与此相关。著名的“会圣宫砚”石产于邙山深谷鄩溪水中。这里是“夏都斟鄩”故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鄩溪唐宋时曰“暖泉”,溪中有暖色紫石可做砚台。宋代书画家米芾“装癫索砚”的故事便是指洛阳会圣宫砚。会圣宫砚发墨养毫,被誉为文房至宝砚中圣品,是名噪一时的稀世珍宝宫廷御砚。至今仍流传民谣“捧得暖石砚,能把朝廷见”。能珍藏一方宫砚仍是收藏家和书画家们的一件幸事。
后续又讲解到从会圣宫砚雕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采石、选料、制璞、绘图、雕刻、打磨、抛光、拟名、配盒包装等。洛阳会圣宫砚以石质温润、细腻、柔滑,研墨不滞、发墨养毫而驰名于世,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
最后,大家又一同瞻仰了“客家南迁纪念碑”和广场,感悟洛阳偃师文化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