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字尧夫、人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于河北衡漳(今衡水涿州),后迁共城(今河南辉县)林州康节村,三十岁携父母隐居河南伊川神荫原,创办安乐书屋,在伊川度过二十年,于晚年定居洛阳“安乐窝”,自号“伊川翁”“安乐先生”,卒于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享年67岁,按照邵雍遗愿葬于伊川县平等乡西村紫荆山麓。宋哲宗赐谥号“康节。”奇才盖世,人品峻洁。名流学士张载、宰相富弻、以及吕公著、程颐、程颢、司马光等待之如兄弟,以隐居不仕著称。传世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洛阳怀古赋》,《梅花易数》,《邵子神数》,《河洛理数》等。其学问精湛、融会贯通、尤精于《易》并创立先天之学,后人尊称邵子或邵夫子。当今计算机领域的二进位制与其象数学观点不谋而合,再次印证了邵雍在象数学领域突出贡献和卓越成就。
邵雍移居洛阳后,悟先天之学并进一步完善。宰相富弻推荐出仕做官,洛阳尹王拱辰推荐出仕都被婉言谢绝,宋神宗三次下诏任命邵雍为秘书省校书郎,颖川团练推官,均再三推辞,后又称病不肯赴职。在洛阳居住近30年,冬夏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平生,主张安适自然,平怡自乐。程颢评价邵雍之学以“振古之豪杰”。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南宋咸淳三年正月封邵雍为:新安伯,从祀孔庙。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易学家,诗人,先天学说的创始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的著述及其所反映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以及宋明理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创建了先天象数学理论,《皇极经世》是邵雍思想的代表作,该书体系庞大,涵盖宇宙生成论,自然论,历史观和社会政治理论等。追寻道统本源、经邦济世、治理人世之意。
司马光在洛阳居住时和二程兄弟及邵雍为邻里,在此阶段司马光完成了《资治通鉴》、邵雍写就了《皇极经世》。司马光非常尊重邵雍的学识,待之如兄长。这两本书在表达历史哲学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朱熹称赞邵雍是一个儒道并宗的人物。他的先天之学是一种内圣外王之道,邵雍博大精深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史,易学思想史有着深远的影响。邵雍亦自云:君子之学,以润身为本,其治人应物皆余事也。程颢称赞邵雍:为学养心,纯一不杂。尤其值得推崇的是邵雍的人文情怀,安乐精神和真善境界不仅对后世易学家、理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的世俗人生仍然有着可资借鉴的重要意义。刘师培在《汉宋学术异同论》中说宋人象数之学,精语尤多……而邵子《观物内篇》曰“象起于形,数起于质,名起于言,意起于用”其析理尤精,远出周、张之上。又以 水、火、土、木、石为地体以代《洪范》之五行、地质之学已启其前。此则宋儒学术远迈汉儒矣,与荒渺不经之说迥然殊途。而邵夫子《伊川击壤集》则表达了其自乐和乐时的思想。在追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自己思想得以安顿,获得精神上的安乐,以文学诗歌的形式表现其哲学思想。南宋大诗人辛弃疾有《读邵尧夫诗》云:饮酒已输陶靖节,作诗尤爱邵尧夫。邵夫子诗体形成了击壤体,仿效者又形成了击壤派。是我国古代理学诗派最重要的一支,流行于宋、明数百年之久,在日本也颇有影响。朱国祯赞曰:宋人多于诗中言哲理,康节实肇其端。其诗集中有不少箴言直指人心,即便在当今对人生与社会仍然有相当指导和借鉴意义,大有研究和发展的必要。
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各种不良倾向充斥世间,很多人以金钱为参照来衡量判断一个人社在会中的地位或价值,造成原本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变得简单粗暴,诱发当今年轻一代价值观被颠覆,人生观被扭曲,集中表现为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严重,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只图个人享受,崇拜歌舞明星而不是科技学术精英和民族英雄等等!深挖和研究邵雍思想精华使之发扬光大必定能够起到净化社会风气和教化心灵的良好作用。引用杜甫诗句作为结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即:辅助君王使他超越尧舜,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扑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