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闻官方网站,邮箱:514952933@qq.com 
网站首页 >> 文化教育 >> 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

[日期:2025年05月23日]     来源: 市长网城市新闻在线编辑 董亚娟  作者: 张会涛   阅读量: 9834               [字体: ]

 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了打开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古属伊川县)歼灭魏、韩、东周24万联军的一次战役。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最初的领地在今天的天水市一带,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期开始参与中原争霸。战国中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国内变法维新使得经济和农业发展较快,逐渐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的局面。伊阙之战前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分别是:当时的宜阳之战,垂沙之战,孟尝君出走。宜阳之战的影响是秦国占领韩国重镇宜阳,韩国至此开始了走下坡路同时葬送了10万精锐之师。秦国虽然占领了宜阳,但是在宜阳损失惨重。垂沙之战的影响使楚国大败,国内爆发起义,至此四分五裂,一蹶不振直到灭亡。而齐、韩、魏之间的同盟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联军配合日渐默契;中原联盟的结果是更加抵制秦国,秦国被孤立越严重东出越困难。

35cd1628b9e6c1d24ce8850e42f0b7a.jpg

 在这场伊阙战役中,白起利用韩、魏联军相互推诿都想避开正面与秦军交锋好保存自己实力,不愿意先出击作战的弱点,巧布疑兵牵制韩军并通过战略迂回的方式先攻打实力更强的魏军。之后受到威慑的韩军遭到秦军的夹击溃败而逃。秦将白起乘胜挥师追击,扩大战果,把韩军杀得横尸遍野。此役,秦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杀主将犀武(公孙喜)占领伊阙及五座城池。(《史记*秦本纪》,《战国策》,《西周策》均有记载:“秦败魏将犀武于伊阙”,《史记*韩世家》对此也有记载:韩釐王三年(前293)使公孙喜率周、魏攻秦。秦败我24万,虏喜伊阙。魏国《魏世家》也载:魏昭王三年(前293年),佐韩攻秦,秦将白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

 伊阙之战是韩、魏两国遭受沉重打击。由于韩魏两国是遏制秦国东进的第一道屏障,因而此战的胜利使秦国进一步扫清了东进的障碍。伊阙之战是决定了秦国优势地位的关键一战,是战国中后期的转折点,也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开端。

伊阙之战基本信息如下:

发生时间:前294年至前293年

指挥官:白起(秦军主帅)公孙喜(韩魏周联军主帅)

地点: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

结果:秦国战胜

交战各方:秦对阵——韩、魏、东周联军。

双方兵力:秦约10万,韩魏东周24万。其中东周只有5000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搜集整理:张会涛,图片:常安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