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市罗庄区的文化长河中,糁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2023 年 11 月 14 日,糁入选临沂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认可,更是为其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糁,这一独具特色的美食,承载着无数岁月的记忆和故事。传说中,糁的起源与古代帝王的一次狩猎之旅紧密相连。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临沂,舟车劳顿,加之天气寒冷,身体倍感不适。当地的一位厨师急中生智,用麦米熬制了一种粥汤,并加入了牛肉、羊肉、鸡肉等食材,以及多种香料精心熬煮。乾隆皇帝品尝后,顿觉精神大振,龙颜大悦,问此为何物?厨师随口答道:“糁。”从此,糁这一美食便流传开来。
当然,传说虽美,糁能历经岁月的洗礼传承至今,更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制作糁的过程极为讲究,需选用优质的麦米、牛羊肉等食材,并配以花椒、八角、桂皮等十余种香料。先将麦米浸泡数小时,然后熬煮至米粒开花,再加入切碎的牛羊肉继续炖煮,直至肉烂汤浓,香气四溢。这期间,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需时刻关注,方能熬出一碗口感醇厚、味道鲜美的糁。
在罗庄区的街头巷尾,清晨时分,总能看到一家家糁馆门口排起的长队。人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只为品尝那一口地道的糁。走进一家糁馆,热气腾腾的糁锅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师傅熟练地舀起一碗糁,撒上些许香菜和葱花,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糁便呈现在眼前。喝上一口,那浓郁的汤汁瞬间在口中散开,麦米的软糯、牛羊肉的鲜嫩与香料的独特风味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作为一种美食,糁在罗庄区的人们生活中还具有着特殊的意义。每逢重大节日或家庭聚会,糁总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它不仅代表着团圆和幸福,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在寒冷的冬日,一碗热气腾腾的糁能驱散寒冷,温暖身心;在炎热的夏日,一碗清凉爽口的糁能消暑解渴,带来清爽。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糁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让传统的制作工艺逐渐被简化,一些年轻一代对糁的了解和喜爱也逐渐减少。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庄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大对糁制作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举办糁制作技艺培训班,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文化节、美食展等活动,提高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美食。
在众多传承人的努力下,糁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坚守着传统的制作工艺,不断创新和发展,将糁的文化内涵与现代饮食理念相结合,推出了更多口味和品种的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糁的名声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糁,作为临沂市罗庄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历史的记忆。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糁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成为临沂市罗庄区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